为什么这本书要叫《古文真正观止》呢?
时间是检验一本书存在价值的标准。三百多年的悠悠岁月,充分地检验了这本书的真实价值(包括它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);不过,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它有着某些方面的缺欠与不足。不然,为什么后人不断地编有各种新的古文文选呢?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随着科学文化的日益昌盛繁荣,人们开始用全新的历史观、文学艺术观、审美观、价值观,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这部盛传三百余年的古文选本,因而也就益发感到它的严重缺欠与不足。
严重不足,也就是没有使古文能够真正观止的原因之一,就是缺少清朝一代二百六十余年的古文作品。这不能责怪此书的两位编者,因为他们生活在清初,没法逆睹以后几百年面世的佳作。同时,文字狱的森严,无法将明末清初许多充满抗清扶明气节的文章收罗进去。过去人们常说此书截至于明末,其实并不准确,明季的许多名篇未敢沾染。这不能不说是此书的重大遗憾。因为这二百多年、严格地说已经是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阶段里,正是古文创作有着长足发展、优秀名篇大呈繁荣之际,许多文章大家纷纷涌现,许多传世名篇接连推出,像明末清初的黄宗羲、王船山、顾炎武、侯方域、吴伟业,清中叶的沈德潜、戴名世、袁枚、纪晓岚,清末的龚自珍、魏源等等,个个都是卓有分量的文坛巨匠。特别是标志着古文创作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桐城派,其代表人物如方苞、姚鼐等,那更是绝对不可忽视的。清末民初的梁启超、章太炎等人,则是终结古文创作的文学巨擘。对于梁启超,可以说是中国古文创作的终结,他的《少年中国说》,当是古体文章的“压轴好戏”,缺了这些古文大家的文章,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。
没有能够使古文真正观止的原因之二,就是缺少辽、金、元三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期的文章。像金代的元好问、王若虚,元代的吴澄、李孝光等,都是文坛上声名卓著、举足轻重的圣手,他们的文章或质朴浑厚,或标新领异,都各具风格,各领一代风骚,缺了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,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。
原因之三,便是缺少我国学术文化发展最为活跃、最为繁荣昌盛的春秋、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作。《古文观止》的二位编者,受着“独尊儒术”的思想主使,差不多是以儒家观点作为取舍的标准。全书二百余篇文章,基本上都是儒家学派和儒家观点的人写的。像被称之为“天下文章第一”的庄子,像“书事简劲弘妙,多出庄子之右”的列子,像“文如江流出峡”的韩非子,像与儒家并列、当时同称为显学的墨子,像“论高文奇,不可复加一辞”的管子,像行文“至奇至巧”、“大象无形、大音稀声”的老子,其他还有各有独到见解、各有不同行文风格的尸子、慎子、尹文子、公孙龙子等等,皆都一概没收。缺少这些多姿多彩、争奇斗艳的文章,古文焉得称之为观止。
基于此,我们有了尽补这三大遗阙的宏愿,想编制出一部书来,让今人能够看到我国古文发展历史的整个身影,展现出我国几千年来古文创作的各种迥然不同的文风、文骨、文胆、文思、文路、文巧、文情、文变的全部风采来。
古人说:“学若牛毛,成如麟角。”
首先,我们汲取了《古文观止》的规模与框架。规模与框架,是一本书,特别是一部文章选本的龙骨。吴氏《古文观止》一出即风行,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规模不大不小,适合一般人的案头常置、袋中常携、枕边常放的分量。数学上有一个“黄金分割法”上的最佳选择点,吴氏叔侄未必熟谙数学,但他们设馆一生,授徒众多,深知一般初始入径的学子们的习惯癖好。这本书原本就是为生徒们求学古文而准备的教辅材料,因之他们日积月累,长期探寻,终于摸索到,或者说有意无意地契合到恰当的文章篇数――二百二十二篇。它是浩繁与适用、宽泛与简要之间千金难买的宝贵契合点。这个宝贵的数值,万万不可等闲视之。因此,《古文真正观止》便把这黄金分割点上的宝贵数值,继承下来。
其次,我们基本上汲取了《古文观止》所搭建的结构,那就是对各种不同风格,不同体裁、题材的文章,兼收并蓄,尽皆包容。桐城派大家姚鼐在编《古文辞类纂》时,把文章分为十三类,即论辩、奏议、序跋、碑志、赠序、书说、诏令、传状、杂记、颂赞、辞赋等等,《古文观止》把13种文体全都包罗进来。
第三,我们拓宽搜索领域,解除千年因循的历史偏见与固有规范,打破各个不同学派,各种不同政治、思想、学术、信仰上的门限,只要是菁华,只要有特殊风格与独到之见的文章,全部摘取过来。我们不仅将春秋、战国乃至于汉、魏、两晋的诸子百家之文,全部撷英选萃地包罗进来;而且将不曾认作为是文学作品,但文笔依然精彩绝伦的学术性著作,也从文学的角度上进行了选择,例如专讲军事学的《孙子》,专为辩论经济政策的《盐铁论》,专作文学评论的《文心雕龙》和《典论》,专作哲学思辨文章的《论衡》与《东西均》,也都史无前例地收容进来。将辽、金、元三代,特别是数百年来从未见人选进的辽代文章;将明末清初具有抗清民族气节的文章,诸如夏完淳、邵长蘅、全祖望、王船山等人的文章,也尽收罗进来。
在编排上,我们除了基本上按照时间顺序外,而且尽量地考虑到前后文的关联,使上一篇与下一篇多少有些牵扯、循序与前因后果的关系。例如,我们把列子放在庄子下边,因为庄子文章刚刚提到列子,这样,列子的出场便不突然,有所铺垫;再如,刚刚推出曾巩(字子固),接着下一篇,便是王安石的《同学一曲别子固》。
在每篇文章之前,特地撷出“关键词”与“警语”来,以便让读者一见文章就可抓住要旨,认识到古人说的“立片言以居要,乃一篇之警册也”的意义;也可以让读者知道,我们经常用的一些名言隽语,例如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”、“一鼓作气”、“既来之,则安之”等,原来是出自这篇文章。
我们希望能够做到,有此书一本在手,能够得到一部真正的尽美尽善、完整无缺的古文选本。不知然否,还请读者一阅。